火车票迈进4.0时代 见证中国铁路飞速发展

来源:中国山东网 时间:2018-12-12 15:02:44

  中国山东网12月12日讯 (记者 张敏敏 通讯员 付德水 刘嘉琛) 一列列火车,一张张小小的车票。经历从“彻夜排队”到“移动支付”,从拥挤的绿皮火车到宽敞大气的复兴号,从普快的长途颠簸到高铁的风驰电掣,小小的车票成为中国铁路发展的见证者。

  车票1.0时代:硬板票与彻夜排队

  硬板票是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使用,它的尺寸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车票票面始发站、到站经由地和席别等信息都是预先印好的。售票时,售票员根据旅客需要从“格子墙”拿出相应车票,用简易的砸票机将年、月、日打印在车票上,并用胶水在车票背面粘贴小纸片标上车号、座位号,如果车票上不标注座位,上车就可以随便坐,车票上印有红杠来区分快慢车,没有杠的是慢车,有一道是快车、两道是特快。硬板票时代,售票员卖一张票需要5到10分钟,卖一天票下来,嗓子都是哑的。一到逢年过节,售票窗口前排满了人,更是一票难求,不少旅客卷着铺盖卷排队来抢票。

  如果在火车上购票或者补票时,都是用手写票,这个手写票就叫代用票,它是根据路程长短对应价格手写票面信息。

  车票2.0时代:“软纸票”与送票到工地

  1996年10月起,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兖州、泰安7个车站开始试行计算机客票发售,“软纸票”开始代替“硬板票”上岗。售票时,软纸票可以现场打印,淡粉色纸质车票上印有一维码,票面日期和编号均由电脑打印完成。售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售票员面前的“格子墙”换成了“大头机”,正式进入“计算机时代”,有了计算机联网售票,售出一张票的时间大约为40秒,比80年代快了15倍;旅客们再也不用到车站彻夜排队买票,越来越多的车票代理售票所(点)开到家门口,在春运、暑运的客流高峰期,铁路部门更是将流动售票车开到了工地、学校,将车票送到旅客手中,电话预约、上门送票、异地售票、团体预约、套餐售票、流动售票等灵活多样的售票方式,让旅客购票不再“难”。至2005年末,济南局共建成97个联网售票车站及3个代售企业系统,济南局客运营业站全部实现了计算机售票,共建有计算机售票窗口667个,日均售票12万张,约占济南局售票量的99%。

  车票3.0时代:磁介质车票与网络购票

  2007年7月开始,磁介质火车票加入“车票大家庭”。车票的硬度高了,有了二维码的防伪图案,车票正面印有动车组图案,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利用磁介质记录票面信息,而且可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2012年火车票全面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增加了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

  2011年1月19日,“12306”购票平台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一刻,购票方式开始颠覆性变革,购买火车票正式进入“网络时代”。旅客不用再跑到售票窗口排队等候,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电脑、手机订购火车票。济南铁路局与银行合作,率先试点“银铁通”服务,利用银行在社区的ATM取款机,实现普通自助售票机的功能,这样的终端设备不仅可以进行正常的银行取款、转账业务,还可以享受家门口购取火车票的服务。

  车票4.0时代:电子客票与移动支付

  2019年,铁路电子客票业务将开始试点运营,旅客互联网订购车票之后,到达高铁站,无需换取纸质车票,直接可持二代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通过进站口和验票闸机直接乘车!也就是说身份证、手机就是你的全国通行卡,标志着铁路开启“无票”时代,旅客便捷购票、乘车的愿望如今成为现实。同时,在绝大多数一线二线城市也即将开通刷脸进高铁站,即使旅客没有带身份证,进站前在刷脸快速通道对着“人脸识别”机器看一眼就可以直接进站乘车。

  如今,裹着军大衣、排队两三天只为一张火车票的画面再也见不到了,购票方式从车站“肉搏”到网上抢票再到手机端购票,动动手指就能买到票,既是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责任编辑:李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