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剧本《太阳出来了》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文艺网 时间:2020-07-16 11:37:39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我还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宣传党的历史,一个作家,要有这种光荣的责任感,要对得起自己的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我很真诚的学习我们党的这段历史,我要用我的笔记下这段历史,让我们的后人知道应该继承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这就是写这样一部《太阳出来了》的初衷。”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剧本《太阳出来了》研讨会上,年近八旬的著名作家、编剧王朝柱饱含激情地说。

  45集电视剧《太阳出来了》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而创作的重头大戏。7月10日下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承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剧本《太阳出来了》研讨会在文艺家之家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左中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夏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中将王兆海,《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陈先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李硕儒,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教授戴清,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谢力,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君毅,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及黄金城、文馨等剧组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仲呈祥主持。

  与其他同类型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相比,李准认为,王朝柱的《太阳出来了》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其以新的视野,站在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制高点上,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为纵坐标,以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急剧变化为横坐标,写出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怎样从发起新文化运动走到“五四”运动。其次是从整体上写建党,以事实为依据,打破以陈独秀或毛泽东为第一主人公的惯例,是建党题材第一部以李大钊为第一主人公的片子,刷新了所有建党题材的短板。 第三是厘清了启蒙与革命的关系,第一次讲明二者为不可分割的双生子,革命是启蒙的首要内容。第四是毛泽东的形象写得好。虽然李大钊是第一主人公,但剧本中的毛泽东形象写得非常扎实,有其独立见解。希望作者对某些个性化的东西进行再加工,使其更完美。

  左中一指出,王朝柱长期专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太阳出来了》保持了他一贯的史诗性追求和风格,从文化视角和精神层面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和波涛汹涌的历史,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基因图谱和初心,将会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激励作用。同时,《太阳出来了》塑造了一群从传统文化中走向文化觉醒的先觉者和领路人,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和革命者的才情和特质,展示了他们的迷茫、探索、成长、奋斗和牺牲,以及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很好地把握了历史与时代、史诗与艺术价值及审美的关系。

  夏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重提学好党史,从中吸取信仰、信念、信心、智慧和力量,《太阳出来了》塑造了早期的共产党人,这些志士仁人、被马克思主义熏陶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信仰是从树立的初心出发并矢志不渝,就是进行党史教育最为生动的教材。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会有大批“献礼”的作品出现,一哄而上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所以要出精品,剧本是第一位,还要靠演职人员、导演制片人共同的的再创作,希望在有了《太阳出来了》这么好的剧本,在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在演员的选择、导演的再创作调度、编排和后期制作上再下功夫。

  王兆海认为,《太阳出来了》大气磅礴,深刻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故事扎实,人物饱满,思想厚重,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党史教科书。革命就像大浪淘沙,在前进的征途中有人掉队了,有人分道扬镳,有人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写建党初期那段历史,有很多的人是不可回避的,有的开始是革命者后来成了被批判者,对这些人物怎么把握,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历史地写客观地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鲜活生动充满个性,令人耳目一新。

  陈先义认为《太阳出来了》是王朝柱电视剧创作的又一高峰,其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均可与其高峰作品《长征》相媲美。作者所写的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相关的20多部电视剧作,几乎无缝连接,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史和革命战争史,这些作品不仅以详实的史料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而且直击丑化党的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用正说历史、正本清源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维护和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捍卫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播出后将会对社会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同时,《太阳出来了》思想性强,将李大钊作为贯通始终的人物,别具匠心,在塑造有争议难以把握的历史人物时,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揭秘性,许多人物的故事和身份均鲜为人知。

  向云驹认为,《太阳出来了》将历史人物放在复杂关系和特定历史大背景下,写出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号召力,共产主义解民众于水火,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这种必要性必然性,捋清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逻辑和必然性,极具说服力。李大钊因为牺牲得早,在很多关于党史的作品中被淹没了,作者基于详实的历史材料和史实考据,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他在建党前、建党中、建党初、建党后的作用和贡献,将李大钊塑造得血肉饱满而又真实可信,这是过去从未有的,是对党史很大的贡献。如果文艺作品远远低于现实,文艺作品就不成其为文艺作品,在建党一百周年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需要有与一百年的成就相匹配的大作力作,而《太阳出来了》就是一部史料、材料丰富,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既有看点又有亮点的大作力作。

  张德祥认为,关于建党题材拍过很多作品,用过很多名字,但都不如《太阳出来了》更贴近老百姓。他在赞赏《太阳出来了》这个名字的同时,指出了剧本的几个特点。一是基于大的历史观,写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必然性;二是将思想文化精神形象化,李大钊的《青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和共产党的诞生在朝气蓬勃的青春精神上一脉相承。

  作为四十年前王朝柱的传记文学《李大钊》的出版者,李硕儒谈了他的几点感触,他认为《太阳出来了》中李大钊的形象最成功最饱满,具有多侧面的性格。首先是作者用文化为魂来写戏,由此辐射到政治、政党上,以文化人不同的文化心理,用人物形象绘制出特定年代的历史画卷。王朝柱以北大为中心,抒写了第一代革命者与先觉者,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直到辜鸿铭,观点各异的仁人志士集中到一起探索如何救国,从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实业救国、文化救国,最后走到了革命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苏联的十月革命为榜样来实践。其次是作者他巧妙地真正地用了春秋笔法,大言大义与微言大义运用自如。第三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人物出场,在人物的出场上特别用心,人物一出场就把其性格写活了,所有人物围绕出场亮相的性格逻辑开始讲他的故事。

  戴清认为,剧本聚焦中国风云激荡的近现代历史,表现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仁人志士进行了思想文化启蒙与革命斗争历程,思想内涵深厚,是史思诗三者的独有结合。剧作建立在对史料的勾陈、遴选与剪裁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对一般史诗认识,对一般史料挖掘加以超越的前提下,既是历史的艺术化表现,也是思想的审美化呈现,体现了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史家功力与艺术汇聚。

  谢力则从党建工作的角度提出,随着党建工作的进展,怎样做好形象化的宣传非常重要,当前网络文艺的传播中,符号化、简单化说教的主旋律宣传创作虽多,但很多就像一阵风刮过,不留痕迹。王朝柱有着深厚的党史功底和文学艺术素养,很多作品已成为党史和新中国史的经典普及教材,让人对党史有了更全面更立体更丰富生动的记忆和感受。《太阳出来了》用最直白素朴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的感情,太阳出来了,既是出世,是新生,也是走过百年历程之后,真正开始成熟的标志,伟大的党回望自己出生的片段,这是一种态度和没说出来的宣言,大道至简。   陈浙闽代表天津市委和天津市委宣传部发言时指出,之所以与王朝柱有十多年的合作,并敢于不断投资,是基于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几点信任:首先是他几十年来一直为党为国家贡献的大情怀,其次是他深厚的党史近代史和文学底蕴,第三是他长期处理特大历史题材创作时的政治家思维、大智慧和责任心,即便三五十年以后播出,它也是观照现实的,很有斗争精神的作品。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使剧本能够更加丰满完善,下一步将抓紧组织队伍,争取早日开拍,能在建党一百周年时真正呈现给大家一部经典之作。

  仲呈祥总结会议发言时指出,《太阳出来了》在同类题材的创作里,兼具精神内涵、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首先是精神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它对于党的诞生是历史必然性的结果,它对于启蒙与革命关系的形象化表达,它对于整个中国共产党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反映,其深度和广度都非常独到。第二是李大钊这个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是以往同类型作品没有过的,他是那个时代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大的集大成者。第三是与王朝柱以前的作品及整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相比较,它对重大历史的审美化和艺术化达到了新高度。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艺术从来就是以质取胜,而非以量取胜。王朝柱用《太阳出来了》等20多部作品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写了形象的教科书,用电影和电视剧给共产党做了形象化的家谱,希望接下来进一步丰满和完善作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将《太阳出来了》这部优秀剧作创作成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电视剧。

 

责任编辑:张元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