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逆行”的身影、前线的努力,山东援鄂医疗队员讲述战疫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山东网 时间:2020-04-05 10:31:34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5日讯 (记者 王丹玉 孙小茹 李梦盈 卢伟霞 )近期,山东各地援鄂医疗队员陆续归来,疫情形势好转离不开这些医疗队员的贡献与努力,他们背后的故事感动人心,逆行的身影更是被人们牢记。

  决心与勇气伴她逆行出征

  逆风而行,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奔赴一线,那些激昂的场景和坚毅的面孔深深地撼动着兰素萍。

  兰素萍踏上征程的当日,恰好是女儿的生日,前一晚她还在手机上为女儿订了一个生日蛋糕。想到孩子的生日,兰素萍的心中不免有些心疼,然而她觉得出征的决心与勇气,或许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天一亮,兰素萍就瞒着母亲与孩子和丈夫告别,提前前往医院做准备。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一个匆匆的拥抱,她舍小家、为大家,毅然踏上了“逆行”援鄂的征程。

  2月11日上午10时30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兰素萍作为医疗队代表受到接见。兰素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更升腾起了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月1日,兰素萍解除了隔离回到了曹县。下车的第一时间抱着自己的女儿,拍怕肩膀,“长大了,我的闺女”。女儿抱着兰素萍不肯放手,亲人围在一起,接受大家的鼓掌致敬。兰素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2月9日离开家乡奔赴湖北战疫一线,到今天已经53天了。内心非常高兴,我们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回到了家乡觉得特别开心,看到这么多亲人,内心也非常激动。面对党和政府给我们的荣誉,我觉得只是换了地方工作而已,这么大的荣誉,真是感觉受之有愧,接下来,我们一定会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患者。”

  暖心护师获发明专利

  近日,潍坊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凯旋欢迎仪式在人民广场举行,潍坊用“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

  大年初一,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赞武作为第一梯队紧急赶赴济南机场出征湖北。到达湖北黄冈后,李赞武被编入重症三组,进入被称作黄冈“小汤山”医院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展工作。

  在黄冈期间,一位黄冈患者小兰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感谢山东救援队精心照顾,满满的爱!配图是她和队员的合影和一袋子水果。原来,李赞武考虑到患者家属送东西不方便,将医疗队配发给他的水果攒起来,进入病房值班时带给了小兰。

  新冠肺炎患者以肺部浸润为特征,在日常诊疗及护理中肺部听诊非常重要,然而,在二级以上防护状态下,常规听诊器的拾音器音颤由于被较厚的防护服阻断而无法传导,严重影响了临床听诊效果。在此情况下,李赞武萌生了发明一种隔着防护服也能有效使用的听诊器的念头。最终,他结合临床实际发明了传染科用听诊器,这一发明有效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3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了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通知书,李赞武在湖北黄冈战疫一线发明的传染科用听诊器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援鄂战士范雅晴:此生无悔入华夏

  去时冬雪霏霏,归来桃花朵朵。4月1日,滨州市第4批援鄂医疗队的22名队员踏春而归,而其中的90后护士范雅晴也终于踏上故乡的土地,投入母亲的怀抱。

  范雅晴,滨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90后护士。她瞒着家人向院方提交请战书后,和她的战友们于2月9日奔赴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她告诉记者,在三万英尺的高空,往下看时,她的内心无比激动,感觉自己是乘着战斗机即将上战场的“特种兵”。

  到达武汉,经过两天缜密严格的培训考核,范雅晴开始了在国博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首先就是防护工作,为了准时入舱,她每天都要提前2个小时在酒店出发,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甚至是成人纸尿裤。因为当班期间上厕所很繁琐,而且防护服如果脱下就不能再使用了,成本很高,所以他们不敢喝水,需要上厕所时也是一忍再忍,对于健康人来说方便在成人纸尿裤中,需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有时候一天下来鼻梁和脸颊会被压破。“每次听到患者们的感谢和对我工作的认可时,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范雅晴说。

  在武汉这段期间,范雅晴的母亲每天都会守在电话旁边,等待女儿的电话。每天上班前,范雅晴都会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入舱了”,下班后会给母亲发信息“顺利出舱”。“我妈妈有一本日历,每过一天就画一个圈儿,天天盼着我回来,这次回家我想多陪陪家人。”范雅晴哽咽着说。

  “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触就是,此生无悔入华夏。当我来到前线,我真正体会到我们祖国的强大和国人的团结。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自豪。”范雅晴告诉记者。

  生日当天请战出征!

  1月28日,王少琳和同行的138位战友踏上驰援湖北的征程。没有硝烟,却无处不是战火。

  3月21日下午16时许,支援黄冈的山东医疗队分乘多架航班平安凯旋,抵达济南遥墙机场,其中就包括王少琳。她作为烟台第二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之一和千里驰援的山东医疗队,以及黄冈当地市中心医院的医疗人员一起,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奋战了整整53天。

  正月初一,是王少琳29岁的生日。那天上午,正准备和家人一起过生日的她突然接到单位通知,“医院要组建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需要一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看到信息,她没来得及和家人商量,就向护士长报了名,“这是我给自己最勇敢、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共有7层,王少琳被安排在东区三组,护理位于第7层隔离病房里的确诊病人。这里面,最小的患者9个月大,最大的患者90岁。

  “走着走着,就勇敢了。”王少琳这样形容自己。她对记者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我每天都在变得坚强,每当看到不同楼层的战友们竖起大拇指相互鼓励的时候,我就很安心。”面对患者,她总是像对待家人一样,尽己所能安抚和照顾好他们。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内容